吕海涛回归神龙背后的“回归”
继今年5月凭借
10月28日,东风集团正式宣布:吕海涛回归神龙汽车,出任总经理。与此同时,程军任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师建兴任党委副书记,叶永青任总经理助理。
东风集团董事长杨青、党委常委黄勇亲自出席,足见此番调整的分量。
毫无疑问,本轮人事调整中最为备受瞩目的,自然是神龙老将吕海涛的“回归”。
在神龙跌宕起伏的30年里,吕海涛的名字几乎与其兴衰同频——他曾参与东风标致品牌建设,也在神龙年销70万辆的巅峰期掌舵商务系统;更重要的是,他是极少数既懂中方体系、又熟悉法方思维的管理者。
如今,随着吕海涛的回归,这背后是神龙汽车“体系重启”的信号:东风要让神龙回归中国节奏,用中国速度重新定义合资模式。
(1)“老神龙人”的归位:修复信任链条最佳人选
吕海涛并不是空降者,而是“从神龙起、回神龙来”的老兵。
这位自1992年毕业便加入神龙,从采购到品牌、公关再到战略规划都走了一般的资深员工,可谓几乎经历了神龙每一次关键节点。
2014年,在吕海涛担任商务副总时,神龙创下年销70万辆的历史高点,那是法系车的辉煌巅峰。
之后市场骤变,法系车
而吕海涛那时离开神龙、调往东风总部,也正是那场下行周期的开端。
在功夫汽车看来,吕海涛这一次回归,背后意义不言而喻。
首先,曾作为集团战略规划部副部长,吕海涛深度参与了东风“十五五”期间的新能源布局,熟悉东风与Stellantis双方结构;
其次,他也是东风与Stellantis沟通的主要窗口,深谙“神龙文化”之余,相信能在中法博弈中保持平衡,是一位懂体系、懂市场、懂情怀的“老神龙人”。
外界普遍看来,如今的神龙,“懂技术的不少,懂中国市场的太少”。而吕海涛的回归,正是要重启这条“信任与理解的链条”。
与此同时,技术出身的程军跟他打配合,相信将为神龙今后在中国市场上的深度转型提供极大助力。
早在今年3月,神龙发布自主新能源品牌“HEDMOS示界”,正式宣告“融入东风新能源事业版图”。
它的使命,是在岚图与奕派之间,补上中高端新能源市场的一环——既要有法系的灵魂,又要有中国的落地速度。
与此同时,Stellantis方面也在重新审视中国市场。唐唯实离任后,新CEO费洛萨调整战略节奏,其带领的法方团队前后三次访华,开始释放善意。
费洛萨上任后不仅支持神龙“示界”项目落地,最近媒体传出Stellantis与东风探讨Jeep品牌的联合开发计划——传闻称或采用东风平台技术,由法方主导外观设计,也是一个例证。
尽管双方都未公开确认,但无论是从股权层面还是产品节奏上,中法“共研”已经重新进入议程。
吕海涛的角色,也因此显得格外关键——他既懂Stellantis的决策逻辑,又能代表东风推进“中国方案”。
尤其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瞬息万变,神龙要加速复兴更需要速度、深度和温度。
(2)东风要再造一个怎样的神龙?
联系到最近包括东风在内几家央企密集的人事换防,可以看出神龙这次人事调整,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东风集团“十五五”战略的关键动作。
目前,东风已经完成了自主板块重塑——从岚图到猛士,从奕派到纳米,新能源布局已见雏形。接下来的目标,就是让合资板块回到竞争舞台。
董事长杨青在会上强调:“要用中国的标准倾听中国客户的声音,用中国的供应链、中国的速度推进合资公司新能源转型。”
这句话,几乎是给整个合资阵营划下了新坐标——由“在中国造车”转向“以中国定义”。
这意味着,神龙未来的竞争力不再来自“法系血统”,而来自“中国速度”与“中法融合力”:中方在研发、制造、供应链的高效整合,加上法方在底盘调校、设计美学的积淀,两者融合成一种新的合资模式——“中国主导+法系赋能”。
事实上,此前从东风日产N7的突围战役中,东风系无疑已经找到合资新能源突围的路径——那就是必须要积极拥抱“高价值、快节奏、真体验”这种国产逻辑。
而神龙要重回赛道,打法无外乎也就以此为核心,才能在新势力的夹击中杀出一条血路。
为此,神龙的新能源转型,只有在真正理解中国家庭的需求后,“法系浪漫”才有落地的温度。
(3)功夫拍案
能救神龙的,只有神龙人。
从体制调整到战略对齐,从品牌重建到市场突围,神龙汽车正处在重生的门槛上。
吕海涛的回归,是东风与Stellantis重新建立信任的信号——但信任只是起点,执行才是关键。
神龙错过了中国新能源的第一个十年,如今要在第二个十年重新登场,必须以更快的反应、更准的产品、更强的执行,才能重新赢回用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