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郑智化所谓“连滚带爬”登机说起:汽车出行,何时能从从容容?
这两天,深圳机场陷入了争议中。
10月25日,歌手郑智化在社交媒体上指责深圳机场,指出其无障碍服务存在严重问题,并描述了自己因登机车与机舱存在高度差而无法顺利使用轮椅,最终不得不“连滚带爬”完成登机的艰难经历。
“连滚带爬”是一个带有强烈贬义、甚至侮辱性的表达。
当一位公众人物用这样的词来形容某一线城市机场的服务时,事件毫不意外地登上了热搜。
随后,机场方面的监控视频被公开。从画面来看,现场有多名工作人员协助他登机,“连滚带爬”显然并不准确,但确实能看出他在登机过程中遇到了困难。
随着事件发酵,支持郑智化的网友质疑监控是否经过剪辑;而支持深圳机场的一方则认为,他的描述夸大事实,接近造谣。
功夫汽车今天谈起这件事,并不是要充当“网络判官”——谁对谁错,大家心中自有评判。我真正想探讨的,是残疾人士的出行困境。
对于残疾人来说,出行挑战是一个贯穿始终的难题,机场只是其中一环。相比飞机,汽车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更高,因此这一问题在汽车出行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
(1)出行之困:残疾人士的汽车出行挑战
在中国家庭用户中,空间宽敞、舒适度高的家用SUV通常是购车首选。
然而,对于家中有残疾人士的家庭而言,SUV却可能带来诸多不便。
首要问题在于其过高的底盘和离地间隙。
上车如同“攀爬”,这对腿部无力、关节疼痛或使用助行器的人士来说,需要极大的腿部力量和平衡能力,过程既困难又危险。
对于需从轮椅转移至座椅的乘客而言,他们必须先费力将轮椅抬至与座椅齐平的高度,再艰难地扭转身体才能入座,每一步都是挑战。
其次,是车门设计的局限性。许多家用SUV的车门开合角度偏小,导致上下车的通道不够宽敞。
无论对残疾人士本人,还是协助者而言,这都使得上下车的过程变得格外困难和耗时耗力。
此外,不合理的座椅设计也加剧了不便。
部分座椅过于陡峭或柔软,腰部支撑不足,导致乘坐者坐下和起身时都需要克服较大的垂直阻力,对腰腹核心力量要求很高。
许多健全人尚且感到费力,对于残疾人士而言,其挑战更是不言而喻。
如果说家庭内部的出行不便尚可勉强克服,那么走出家门,残疾人士面临的则是更为根本的困境——“社会出行无车可打”。
对于绝大多数出租车和网约车司机而言,他们通常不愿承接无障碍出行订单。
其核心原因可归结为三点:耗时过长、订单分散收益不高,以及停靠困难。
一个常规的短途订单可能仅需十几分钟,但服务残障乘客所需的上下车协助时间,甚至可能超过行车时间,导致性价比极低。加之许多地点对临时停泊有严格限制,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矛盾。
(2)市场现状:无障碍车型的探索与尝试
面对无障碍群体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当前汽车市场的回应明显迟缓且供给不足。市面上的专用无障碍车型寥寥无几,绝大多数车企也尚未将这一群体系统性地纳入其目标用户规划。
不过,丰田是一个显著的例外。在今年9月举办的2025年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上,丰田作为重要参展商亮相,展现了其在无障碍出行领域的关注与投入。
现阶段,丰田在华推出的福祉车型主要包括两款:
赛那/格瑞维亚福祉版(7座MPV):其核心功能在于第二排右侧配备了可电动升降并旋转的座椅。
bZ3福祉改装版(纯电动轿车):该车型提供了可电动旋转的副驾驶座位。
丰田的福祉车阵容还包括以下几款重要车型:
埃尔法福祉试作车 (豪华MPV):配备具备旋转升降功能的座椅。
荣放RAV4福祉试作车 (SUV):副驾驶位具备升降旋转功能。
海艾士福祉车 (轻型客车):车尾配备电动升降平台,可直接推入轮椅。
柯斯达福祉车 (中型客车):搭载尾部升降平台。
丰田的考量并未止步于销售。他们认识到,对于许多家庭而言,直接购买一辆福祉车可能并非最灵活经济的选择。为此,丰田积极拓展了业务模式,在北京、广州、成都、苏州、海南等多个城市推出了
显而易见,丰田在福祉车领域的探索走在了行业前列,其提供的解决方案也相当多元,从购买到租赁,为不同家庭提供了更多选择。
然而,在车辆的实际运营层面,情况则不容乐观。尽管部分城市已做出尝试,推出了专门的无障碍出租车,但其数量远远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以上海为例,目前仅有约50辆无障碍出租车在运营,这对于庞大的需求群体而言简直是杯水车薪。最终,“一车难求”成了许多轮椅使用者日常出行中,难以逾越的现实困境。
(3)平等出行的解决之道
针对郑智化在深圳机场的遭遇,脱口秀演员黑灯发表了一段评论,道出了残障人士的核心诉求:“人需要尊严。当有门可以正常通行时,我本可自行离开。然而,若被告知‘今天情况特殊,开门太麻烦,我们安排人员协助您从狗洞钻出去吧’,这性质就变了——即便结果都是‘出去’,但后者毫无尊严可言。”
这深刻揭示出,残疾人士的核心诉求并非额外的“特殊照顾”,而是能够与所有人一样自主、有尊严地出行的权利。
他们更期待的,是家人在选车时不必被“特殊车型”限制,能随心选择一辆心仪的家用SUV,而自己也能在其中获得便捷、舒适的乘坐体验。
因此,解决出行难题,必须从源头——即汽车的设计理念——进行变革。必须在设计之初,就将行动不便的老人与残疾人士视为重要的用户群体,将他们的需求融入产品定义。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加装原厂电动侧踏板,将上车动作从“攀爬一级高台阶”转化为“迈两级矮台阶”,从根本上化解SUV底盘过高的问题。
同时,在优化车门开合角度的基础上,于A柱与B柱内侧增设坚固且防滑的辅助扶手,为使用者提供除车门之外的第二个安全着力点。
更进一步,可以为副驾与第二排座椅提供电动旋转座椅选装件:它能自动向外旋转70-90度,并向外侧平移、自动降低高度,形成一个优雅的“迎宾模式”。
诸如此类以人为本的设计,才能真正推动进步。
然而,单一环节的产品改进,并不足以系统性地解决残疾人士的出行难题。无障碍出行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作为后盾。
针对运营车辆因“耗时长、收益低、停泊难”而不愿承接无障碍订单的痛点,政府应牵头制定精准的补贴与激励制度,弥补市场失灵,调动运营主体的积极性。
更进一步,应在保留其必要公益属性的同时,积极引入市场化机制。例如,在保障基础服务的前提下,允许运营企业针对无障碍服务设立合理的溢价区间,或开发多元化的服务套餐,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这并非歧视,而是保障服务可持续供给、尊重用户选择权的体现,是更高层次的平等。
(4)功夫拍案
无障碍出行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始于设计理念的革新,成于技术的不懈突破。
我们最终的目标,是让残疾人士的自主与尊严成为出行的常态,而非需要被特殊关照的例外。
如果有一天,他们能有机会通过技术的进步实现自主驾驶出行,那就更好不过了。
- 下一篇: 没有了
- 上一篇:直指问界M8?四大全新大型SUV即将上市,问界、乐道都危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