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渗透率屡创新高,势头比智能手机还猛,但谁能笑到最后?
近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了最新的销售数据。5月份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42万辆,市场渗透率已经达到了26.5%。按照目前的上市趋势,这个数据会在年末突破30%甚至35%,占据三分之一的汽车消费市场。
30%其实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据,2011年iPhone 4发布,被很多人认为是智能手机彻底崛起的标志,而那一年智能手机的渗透率刚好是30%。也是从那一年开始,功能机开始兵败如山倒,苹果登基,诺基亚走下王座,正式迎来移动互联网时代。
现在的汽车行业,与当年的手机行业有非常多的共同点,当然也有一些不同点。这些相同点和不同点都将对接下来的市场造成影响,让功夫汽车带大家一起看一下。
(1)新能源汽车势头更猛,“外部”因素不可忽视?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智能手机似乎是一夜之间崛起的,安卓和iOS打败了塞班,迅速席卷了整个市场。但功夫汽车查了下数据,却发现并不完全是这样。
从2008年到2011年,智能手机的渗透率稳步增长,从11%一路做到了30%,并在随后的一年迎来了彻底的爆发,达到了45%。
但比较而言,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变化其实更大。2020年还在5.8%的低位徘徊,接下来的两年都是以翻番的姿态前进。尤其是进入到2022年之后,每个月都是大跨度增长。连续几年占比翻番,仅就上升趋势而言,如今的新能源汽车似乎势头更猛,而且马上要来到30%的爆发“节点”。
但不得不说,新能源汽车的爆发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并不仅仅是市场影响。首先还是政策扶持,虽然近几年补贴在不断退坡,但相比燃油车,新能源汽车享有购置税优惠,并且绿牌又有更多的通行权,这让它们在一线城市有十足的优势。
然后是今年以来的油价暴涨,以广州为例,6月27日92#油价为9.34元/L,95#油价为10.12元/L,相比前几年的低谷期,提升了近70%,已经成为很多消费者心中不能承受之痛。
比如功夫汽车有个朋友,开的是宝马X3,平常市区开差不多是11个油。以一年2万公里计算,每年光油费就需要2.23万元,再加上保养、保险、维修,每年用车费用差不多要4万多。也不是说真出不起这个钱,但确实负担前所未有的大。反正用他的话说,下一部一定会是电车,使用费用低很多,而且驾驶质感更好。
相比智能手机的崛起,新能源汽车确实吃到了一些形势变化的“红利”。但不管怎么说,逼近30%的渗透率,是极有可能迎来质变的。毕竟以前的补贴更高,可没几个人愿意买,甚至19年之前渗透率还不超过5%。
(2)如出一辙,渗透由上到下再到中?
大家关于智能手机的第一认知是哪家公司?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苹果公司。当年iPhone 4横空出世,可以说一定程度定义了智能手机该如何造。
新能源汽车行业暂时还没有这样的巨头,比较接近的应该是特斯拉了,它的出现让很多人开始考虑新能源车型。
在苹果手机出现之前,诺基亚们也在做智能机,比较出名的应该是塞班系统机型,但以后来的眼光看,它们可能不能被归于智能机。
新能源汽车也是一样,在特斯拉入场之前,国内也产出了不少新能源车型,甚至出现过一波“骗补”狂潮,清一色的老年代步车,最后大多数变成了工业垃圾。
从特斯拉开始,人们第一次意识到高水平的电动车该如何造。首先得基于专属的电动化平台打造,这样才能有足够的空间利用率和更好的安全性,这是“油改电”车型的先天缺陷。其次要有足够的智能化水平,这样才能把用户吸引过来。
随后小鹏P7、比亚迪汉、理想ONE、极氪001这些车型入场,很多BBA的用户都被拉到了新能源阵营。
在征服了高端市场之后,新能源汽车开始往入门级代步市场渗透,宏光MINI EV、QQ冰淇淋、长安奔奔E-Star成为了其中的佼佼者。它们凭借极低的入门价格和超低的使用费用,迅速占领了市场。
这有点像之前红米对功能机的降维打击,几百元的价格,运行基于Android 4.2深度定制
的MIUI V5系统,可以支持海量的应用和一下子就把功能机们打得丢盔弃甲,甚至直接占领了“老人机”市场。
而根据当前市场的形势,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开始从哑铃形向纺锤形转变,也就是中间部分开始强化。将会大举进入10万-20万区间,与燃油车们抢饭碗。
比较典型的就是像Aion S,它与主流的B级轿车价格非常接近,但是性能和智能化程度远远超出,在驾驶体验方面更有优势,抢走了不少合资车型的销量。
这也是智能手机最终战胜功能机的法宝,那就是提供更好的驾驶体验
(3)资本乱入,催化巨头?
2011年的时候,小米发布了第一部手机小米1,雷军以跨界的身份进入到手机行业,并对之后的行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华为开始转型做高端智能机(之前都是做贴牌),OV、魅族这些厂商也开始发力。当然,还有各种大可乐、小辣椒、乐视、360,甚至是罗永浩的锤子手机。
在当时,大家看好手机行业会迅速崛起,并且会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入口,各种资本巨头下场“血拼”。
如今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也是一样,华为进来了,小米进来了,格力进来了,做安防的大华股份和海康威视进来了,盖房子的恒大和宝能也进来了。因为大家看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时代的入口。
这些造车新势力们看似“乱”,其实对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像蔚来出现之后,大家突然发现40万并不一定要选BBA,同样可以考虑蔚来ES6,它所提供的豪华感受更甚,还有更为出色的服务。
而且最近几年技术的迭代也是非常快的,连零跑这样的二线新势力,也喊出了全栈自研的口号,甚至还推出了自研AI芯片“凌芯01”。这说明只要下定决心去做,技术总是能突破了。
在小米们崛起之前,手机行业一直是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们的天下,就像汽车行业被合资车企把持一下,而现在一切都变了。
(4)功夫拍案
按现在的趋势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拐点。在补贴不断退坡的情况,渗透率不断创下新高。这说明大家从以前被“劝”买,进化到了如今的“抢”着买。这种情况与10年前的智能手机非常相似,可能已经快要突破。
更多资本的进入,大大推动了这个行业的进步,也产出了越来越多优秀的车型。在征服了高端和入门级市场后,新能源汽车也开始向燃油车的主力市场发起进攻。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全民造手机的“热闹”之后,最终只活下来了四五家企业,又有哪几家车企能笑到最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