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更新收购滴滴状态,将会和T3出行合并?这背后深藏很多博弈
5月27日,外媒曝出信息,一汽集团正在考虑收购大量滴滴出行的股份,成为后者的最大股东。目标也非常明确,那就是解决滴滴出行的数据安全相关问题,以及策动后续的港股上市。
关于这条消息,一汽的反应非常有意思,先是称之为“不实消息”,后又改口为“没有可发布的消息”。虽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消息流出,但似乎为此事的进一步发展留出了“后门”。
到底一汽收购滴滴的可能性有多大呢?双方能从合作中获得什么呢?让功夫汽车带大家一起看一下。
(1)深化产业布局,意义还有多大?
对于滴滴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多事之秋。作为全球最大的综合移动出行平台,滴滴“卷”赢了所有网约车对手,但结局似乎并没有那么美妙。
在2021年之前,滴滴已经在网约车市场一家独大,虽然时不时曝出司机身份验证不严谨等问题,也有过与司机和乘客之间的纠纷,但总体来说坐拥国内大市场的滴滴,发展的还是相当不错的。2021年6月11日,滴滴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IPO招股书,随后在当月底火速上市,成为了滴滴发展的分水岭。
滴滴上市的第二天就被国家相关部门约谈,随后网信网发布了下架“滴滴出行”的通报,理由是涉嫌用户信息泄露,并启动了相关调查。再之后不到半年,滴滴股价暴跌,并宣布启动退市,整个上市过程沦为了一出闹剧。
不管是对于一汽,还是对于其他资本来说,此时的滴滴都已经成为了烫手山芋。理论上一汽可以满足滴滴出行车辆来源需求,并且提供相应的售后服务保障,滴滴也能为一汽带来庞大的网约车B端市场需求,两者有着相当高的互补性。但在如今的市场形势下,与滴滴走得太近,恐怕也未必是好事。
而且控股网约车公司的企业不少,却很少有效果突出的。最典型的就是观致,被宝能收购后,观致成为了宝能旗下共享汽车公司联动云的“御用”品牌,但结果是观致的品牌影响力迅速下降,随后几乎在市场中消失。
说白了,对于一汽这样做中高端家用车为主的企业来说,能拿下一部分B端市场自然是好事。但如果太多在B端市场发力,是很可能影响到C端消费市场的,毕竟大多数人并不喜欢自己开的车是“网约车同款”。
因此这个时候传出一汽收购滴滴,恐怕并非单纯产业布局层面的联合。说白了,如果一汽要控股、要收购,早就该入场了,绝对不会等到现在。这个时候传出这样的消息,恐怕是有更多的深意在里面。
(2)“长子”接手,数据安全会是重中之重?
作为曾经的“独角兽”企业,滴滴曾经的估值高达千亿美元,很大程度其实看重的其实是它在国内市场的头部地位。
但2021年3月美国就出台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对于在美国上市的公司数据权限提出了新的要求,该法案与国内的《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存在严重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滴滴还要“强行”上市,可以说政治上特别不敏锐,当然结局也很悲惨,如今市值已经跌了近十倍。
而一汽选择这个时候介入,其实多了一层意味。毕竟除了是国内最大的汽车集团之一外,一汽还有另外一重身份,那就是“共和国长子”,某种程度它是代表着国家的意志。它的诞生与成长,也见证了民族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而滴滴当前最大的困局,就是它掌握了大量国内城市交通的重点部位流量数据,一定程度是会影响国家安全的。而且多次涉嫌无视国家“数据存储于境内”的明令,要知道特斯拉为了适应中国市场,都专门建立了“数据存储于境内”的黑匣子,而滴滴却一直在搞软对抗。一汽势力的加入,可以一定程度缓解这一问题。
另外一个急需要做的,就是监管。滴滴堪称大数据应用的集大成者,这一定程度让它可以很好地“拿捏”司机和乘客,但也导致了不少的问题。比如之前屡屡发生的顺风车事件,就是不法分子利用了乘客对于滴滴平台的信任和滴滴本身管理的漏洞,最终导致了问题的发生。
如果一汽入主,一定会在经营规范性上大下功夫,而不仅仅是关注营业的kpi,以至于什么钱都敢赚。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滴滴采用的是双层股权架构。主要创始人程维和柳青占股虽然只有不到10%,却拥有“以一当十”的超级投票权。这个和刘强东、马云有点相似,他们未必是京东和阿里的最大股东,却拥有绝对的决策权。但问题是,从过往的经历来看,刘强东、马云虽然偶有得失,但总体的掌控还是比较合理的。
而滴滴的一系列骚操作,包括在美国的“半夜敲钟”,确实很难令人欣赏。一汽想改制滴滴,但能不能真正如愿,还是要打上问号的。
(3)滴滴和T3出行会合并吗?
在功夫汽车看来,一汽对于收购滴滴一事,并非“蓄谋已久”。至少从之前的动作来看,一汽对滴滴并没有太大的兴趣。
2019年3月,一汽、东风、长安三家央企联合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公司签订了合资协议,集合资源合资组建了T3出行服务公司。
此时国内网约车市场的竞争,其实已经大局已定,滴滴占据了绝对的份额,但T3出行依然以“国家队”的身份入场,试图搅动该市场。
随后就是一轮狂风骤雨般的补贴和扩张,尤其是滴滴下架那会儿,T3出行的注册量和月活量更是肉眼可见在增加。之前网约车领域被认定牢不可破的竞争格局,在T3出行出现后,发生了肉眼可见的松动。
到了2021年2月,T3出现已经实现了一线城市全覆盖,并且48大城市都拿下了20%以上的市场份额。截至2022年4月,T3出行的注册用户数已经超过9500万,日订单数量突破300万单。
可以说,一汽牵头做T3出行,其实是想挑战滴滴的市场地位。如果一汽收购滴滴的话,那T3出行的位置就很尴尬了。毕竟论整体的市占率和认可度,滴滴依然处于优势地位,整合度更高、盈利能力也更强,两者本质上属于同质化产品,那T3出行还有多少理由继续存在呢?
因此大概率,两者会合并。或者T3出行开始转型,做回之前的B2C模式,招聘专职司机打造标准化服务,提高司机素质之后,与滴滴形成错位竞争。但不管如何转型,依然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
(4)功夫拍案
一汽收购滴滴的传言真真假假,估计双方之间还在博弈。陷入信任危机的滴滴急需整顿,但创始人团队的话语权可能是巨大阻碍。一汽本已牵头做了T3出行,如果成功入主滴滴,必定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整顿和转型。
对于双方来说,本次合作都充满了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