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要上海车展最受关注的,不是新车也不是豪车,最香的是ta们!
年年车展都相似,但岁岁新车却不同。
两年一度的上海车展,除了是各大车企“争相斗艳”的绝佳舞台,还是诸多汽车媒体人眼睛在天堂,身体在地狱的最真实写照。
各式夺人眼球的首发新车、概念车、超豪华跑车、量产车的亮相,令他们目不暇接,大饱眼福。
但在这个“享受”的过程中,他们需要穿过拥挤的人潮,跨过人山人海,肉搏爬到展台前,对着展台就是一通“咔嚓、咔嚓”猛如虎的操作(这时才不会管它是拍车还是拍人),接着又急匆匆赶往下一场。

如此一天下来,若问谁最能表达他们的辛苦,恐怕非微信运动程序莫属了。2万多步的运动数,目前已占领200多个朋友圈的封面。这成绩,在平时是从来没有过的。
而且,白天是身体受到“摧残”,到了晚上,还要在猝死的边缘不断疯狂试探着熬夜写稿,这一切,让人有种“熬完车展回去就辞职”的歇斯底里与疲倦。
但总体而言,今年的上海车展,除了外资车企、合资车企、造车新势力、传统自主车企,四方势力共同出击,掀起了一场电动车“竞艳”之外,今天的上海车展还冒出了很多“谜”一般的存在。
今天,我们专门来一辑上海车展探谜之旅,看一下上海车展别样的亮点。

上海车展之谜一:这是哪家品牌?
以往,逛车展的时候,如果你是一枚汽车媒体从业者,你可能会胸有成竹对每个展台点评道:
“这家车企今年混得怎么样,会出什么新车。”
“这辆车的性能很好,百米加速只需4秒,是一辆性能‘小怪兽’。”
“这辆车的配置很有高科技感,有悬浮式多媒体屏幕,自动驾驶L4级别......”
就算是车迷观众,都基本会对参展的车企有所认识。不然,只能算是伪车迷。
但今年的上海车展,却多了很多陌生的“面孔”,以至于很多媒体从业者、车迷观众,都会一脸懵逼问到“这是什么品牌?。

有一位干了13年的汽车媒体老师更是直言:真有些品牌,连名字都没听过。
首先,第一个便是名为格罗夫氢能汽车品牌。据悉,格罗夫氢能汽车是国内首家高端氢能源乘用车制造企业。其旗下三款氢能车型亮相本届上海车展,两款SUV分别是欧思典及其运动款,还有一款轿跑格兰尼。
据官方声称,其旗下氢能源车型,只需数分钟的加氢时间,即可提供超过1000公里的续航,并2020年大规模投产。在这里,功夫AUTO不禁疑问到:现在连新纯电车入市都还没有成规模,氢能源就要大规模投产?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车展上,丰田汽车和现代汽车,东风、上汽、一汽等国内车企也带来了各自的新款氢燃料电池车型。
无疑,随着电动车补贴退坡,各大厂家自然会将眼光聚集在补贴不受影响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上。不过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技术门槛以及成本都相较于电动汽车高出不少,这块“蛋糕”不是谁都能吃下的。
除此之外,还有清源汽车、新特高端品牌GYON以及Karma等品牌,都是今年上海车展的“新面孔”。这些“新新势力”,已经逐渐从后面幕后走台前,准备加入新能源市场争夺战。

但相对而言,目前的新能源战场,蔚来、小鹏、威马等“领军者”已经逐渐进入量产阶段,不知道现在才入局的“新新势力”们,是否为时已晚?
上海车展之谜二:这不是车展吗?为啥华为、京东也在!
明明说好的车展,然而,车展上却冒出了多家圈外的“入侵企业”。其中,当属最吸引人瞩目的,便是华为的展台。
事实上,早在车展前几日,就有消息称,华为参与研发的一款无人驾驶汽车Sharing-Van将亮相今年车展。这些消息不禁让人浮想联翩——手机巨头华为真的开始造车了吗?
这辆无人驾驶汽车Sharing-Van,在车展开始的当天,便出现在东风的展台上。这辆车没有方向盘、没有驾驶座、没有油门刹车、甚至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汽车前脸和后尾,和馆内展示的其他车辆相比,这辆车十分特别。


该车系东风汽车与华为合作打造,不仅可以用于载客,还可以应用在智慧物流、移动零售等场景。
近年来,华为积极拓展汽车领域的“朋友圈”,除了与东风汽车合作,还与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龙头比亚迪、长安汽车、一汽集团、广汽集团等车企均有合作。值得一提的是,华为方面一直表示:华为不造车,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

而除了华为之外,本次车展还有另外一个亮点便是京东物流。这一次,京东物流在车展上带来它的全球首秀自动驾驶货运车。
这款车是由奇瑞新能源提供乘用车底盘、意柯那完成设计与制造、京东物流X事业部提供完整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与场景的L4级别原生自动驾驶货运车。
同时,作为此款车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京东物流X事业部赋予了他“智慧的大脑”,让它具有自主路径规划与行驶、障碍物识别、自动跟车、行驶中交互等诸多自动驾驶功能。

除此之外,京东也带了它的首款京东物流氢能源车。在福田展台上,经典的京东红+纯白的配色,外观十分具有辨识度。据悉,该车可以实现真正的零二氧化碳排放,加满一次氢只需要3分钟左右,续航里程却能够超过300公里!

无疑,华为、京东等“外圈企业”的入围亮相,也在表明了传统汽车产业的边界似乎正在打破。这或许会加速整个行业的生态变动。
功夫拍案
中国作为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最大的市场,竞争也是最为激烈的。
今年,随着国家补贴退坡已成既定事实,可以看到的是,车企将面临不同的压力,但也将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加速进步,新一轮的优胜劣汰局面已经到来。
同时,随着通讯商进入造车领域,车企也在向产业上下游延伸,包括上汽在内的不少车企转型“出行服务商”,不再满足于汽车的生产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