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千万辆新起点,东风日产“指南针”指向何方? - 功夫汽车-媒体大咖聚集的汽车传播机构
汽车产业“四化”潮流滚滚而来,特别是智能互联、新能源技术革命掀起的浪花,预示着整个汽车产业的版图将被重新划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都知道,汽车产业未来必将会有一块 “新大陆”,等待我们去拓荒。
传奇运动员Baron Davis曾说过一句流传甚广也颇具哲学意味的话:“ You Won't Find The New World With The Old Map !”
是的,沿着旧地图,我们永远找不到新大陆!
在没有成熟路径可以参考的情况下,我们该如何抵达汽车产业的“新大陆”呢? 面对技术变革的浪潮,我们该如何保持正确方向?面对变幻的市场格局,我们如何迅速调整好自己的身姿?面对外界纷繁变化的图景,我们该如何保持内在的活力与安宁?
有一家车企,引领汽车业加速用“指南针”寻找“新大陆”。
这就是东风日产。
8月27日,东风日产的第一辆轩逸·纯电下线,正式宣告其1000万整车产量的达成。对于这家成立15年的车企来说,在汽车行业整体微增长的趋势下,仍能以最快的纪录实现千万辆的目标,实在是莫大的荣光。
然而,对东风日产来讲,这只是它的“又一个开始”。
无疑,在技术进步和消费升级的推动下,2018年将是中国汽车业新的十年的关键时点。
站在千万辆新起点的东风日产,对此有着深思熟虑。正如同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陈昊所言:“在转型的时刻,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指南针比地图有用。行业巨变的前夜,我们需要拿着指南针去寻找未来,而不是用旧地图去发现新大陆。”
那么,足以指引东风日产乃至其他头部车企制胜未来的“指南针”,应该有哪些内涵呢?
东风日产给出的答案是:“技术创新”和“文化传承”。
是的,在未来的战略布局上,“技术创新”和“文化传承”的双核法则,已成为指引东风日产在激烈的产业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指南针”;助力东风日产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挑战合资品牌TOP3的目标。
事实上,目前整个汽车业都在“求变”。以东风日产为代表的“头部车企”在新一轮“大象转身”的过程中,都在上下求索一个全新的时代课题——如何用新“指南针”探寻到“新大陆”。
一向在汽车业勇于创新的东风日产站在1000万辆高度上“重新出发”,又会给业界以及消费者带来哪些惊喜呢?这成为时下汽车业关注的焦点。
新起点肩负新使命
2018年,是东风日产正式进入日产智行科技(NIM)行动的元年。
代表着东风日产第1000万辆下线的是轩逸·纯电,意味着东风日产在智能电动市场已经吹响的“号角”。
“未来,中国将成为全球使用和推广电动汽车的领头者。”日产汽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西川广人表示。轩逸·纯电也将是电动汽车市场的主要角逐者,它将加速“日产智行科技”在中国的推广。
在业界看来,这一信号意味深长。无疑东风日产将以日产智行科技为核心,全面布局智能电动市场,积极抢占中国汽车市场的“智”高点。在征战汽车“四化”征程中,以东风日产为代表的“头部车企”开始按下快进键。
当然,在传统燃油汽车争夺战之中,东风日产的“小目标”也成为“后千万辆时代”的重心所在。
此前,东风日产发布了“到2022年,挑战合资品牌TOP3”的发展规划:
到2022年,东风日产销量将达到160万辆,在合资非豪华阵营中市场占有率超12%,品牌好感度、客户满意度、企业经营质量、产品质量均进入前三。
对于这样的目标,东风日产将如何保证能够顺利完成?
对此,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陈昊提出的“技术创新”与“文化传承”双核驱动“指南针哲学”,已然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不仅照亮现在,更在指引着未来的方向。
首先,以技术赢开局。即在面向“新四化时代”时,加快新技术和新车导入,全力确保新技术导入成功、新车上市成功。
其次,在管理上,提升管理颗粒度。在合规的前提下,打破固有的思维边界、业务边界。在产销不平衡、成本控制、工作效率等多方面反复检讨,实现效率的提升。
再则,要致力于创新变革。通过区域化改革、组织人事改革、项目变革等,不断激发组织活力,全面布局新事业,以创变赢开局。
除此之外,在中国汽车市场井喷式增长的年代,东风日产早已将增长的重点从速度转移到质量上来。同时,为了更好地为客户提供高品质服务,在丰富产品矩阵的支撑下,东风日产还在品牌、渠道、服务等多方面不断创新,在营销体系上不断融合,推进全价值链的智能升级。
可以说,东风日产凭借着“指南针哲学”,正在稳步快速向着2022年合资品牌TOP3的目标前进。在未来的发展中,以其持续经营的动力和独有的竞争力,达成这一目标指日可待。
用“指南针”探寻汽车“四化”新路径
众所周知,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浪潮冲击下,汽车行业将发生颠覆性变化,整个出行生态都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而在汽车行业“四化”的风口下,新能源、智能互联正成为引领变局的关键因素。
在行业趋势的引领下,东风日产背靠日产汽车的技术支持,在智能动力、智能驾驶和智能互联全方位发力,迎合中国汽车市场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的风口,并以技术驱动全产业链的升级与创新。
技术领域上,东风日产将加快采用日产技术,在未来三年中实现电动化汽车核心部件完全国产化。研发能力实现了从国产化阶段到共同、自主开发阶段再到创新开发阶段的提升,实现了以中国消费者需求为主导的自主开发,引领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技术革新。
电动化方向上,计划在2022年,将发布至少5款电驱动车型,挑战30%的电驱动销量占比。这是唯一一家明确提出新能源车市场占比的日系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年初提出的“Triple One”计划基础上,东风再次推出“东风有限绿色2022计划”。计划未来5年内,加速发展绿色产品、绿色制造和资源再利用,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品牌;并以轩逸·纯电为起点,启动电动化发展新的里程,未来3年内导入日产技术,并力争在3年内实现电动化核心零部件100%国产化。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面对新的挑战机遇之际,东风日产秉承领先半步的理念,以“指南针哲学”开拓前路,在日产智行科技的背书下,从技术导入与产品付现两方面引领智能进化的发展。同时,在整合股东双方优势资源、加速布局新能源上,既表现出了融合行业趋势,主动升级转型的态度,也代表着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
正如东风日产技术中心副中心长徐建明所言: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从等级提升到责任提升再到价值提升,我们要让日产的智行科技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日常生活需要。
用“指南针”锻造“软实力”竞争力
东风日产15年,既见证了中国汽车黄金时代的波澜壮阔,也经历了低谷期的惊涛骇浪,下一个15年,将面临全球汽车行业的巨变,东风日产如何继续保持这份荣耀,在竞争更激烈、更智慧、更立体的市场环境中胜出?
龙应台说过:“人本是散落的珍珠,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软又强韧的细线,将珠子穿起来成为社会”。文化传承,就是东风日产除了技术之外,制胜未来的另外一条重要法则。
15年来,东风日产形成了一以贯之的“共创价值 共谋福祉”的企业使命、“经营质量比规模更重要”的经营哲学、“领先半步”的竞争策略、“崇尚挑战、渴望成功”的做事文化,以及“互相信赖、彼此欣赏”的快乐文化。
据悉,东风日产已在11个营销中心、56个小的营销中心中贯彻“授权清晰、决策高效、权责对等”管理理念,保证了区域更加灵活变通,节奏、力度和执行性更强,从而让品牌、经销商、消费者三者之间构建了平等、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并在进入客户2.0时代下通过更多元的内容营销、更深入的体验式营销中更突出用户体验。
可以说,生态圈主要是东风日产品牌本身、经销商以及消费者三者之间的平等、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一个车企只有拥有强大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才能支撑起千万数量级的销量,这也是东风日产从厂家到经销商,都在为更好的客户体验而努力着的原因。
1000万辆是一个高点,同时也是东风日产的新起点。这不仅仅是在经营层面,更是在社会责任层面。东风日产倡导的“人·车·生活”就是对汽车社会的一个承诺。在此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消费者体验以及车主的感受。可以说,从内部的企业文化到外部的社会责任,这是众多车企在锻造核心竞争力过程中的关键所在。
正如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陈昊所言:技术是企业这艘大船远航的动力,而文化则是它的压舱石,只有保持定力,精准发力,才能保证最终能抵达目的地。
中国汽车业已经到了“软实力”再造的关键期。东风日产的一系列创新举措,不仅仅为“后千万辆”的市场新动能赋能,更为“头部车企”探寻“新大陆”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样本。
写在最后
我们常说,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在探寻“新大陆”过程中,我们必须用“指南针”,而非依赖“旧地图”,来寻找征战的“方向”。
无疑,东风日产用“指南针”探寻“新大陆”的尝试,为其“后千万辆时代”指明了方向,也正在为中国汽车业新“四化”道路上的“转型升级”闯出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