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台柱”到“拖油瓶”,SUV在这几个月经历了什么? - 功夫汽车-媒体大咖聚集的汽车传播机构
过去三个月是这一年里最热的三个月,同时也是“最冷”的三个月。
不管是日常35度的天气,还是4年一次的世界杯,都让这个夏天沸腾。
而与这炎热三伏天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跌跌不休的股市、花式分手的明星,以及让人感到阵阵寒意的车市。
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狭义乘用车终端销量156.7万辆,同比下降5.5%。
这里边尤其值得注意的是,SUV市场在7月继续呈现负增长,跌幅达到6.9%,直接成为车市的“拖油瓶”。
受SUV不景气的影响,较为依赖SUV产品的车企表现惨不忍睹,其中自主品牌尤甚。
在7月零售销量前十企业榜单上,SUV大户长城、长安相继隐身,上汽也不见踪影,足见影响之大。
不过,与SUV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轿车的复苏。到目前为止,轿车的增速已经连续4个月反超SUV。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就表示,“SUV被轿车反超完全是一个标志性的转折点,今后SUV市场暴涨的局面将很难再出现,轿车市场的优势会逐渐被巩固。”
SUV无下限走低,车市持续低迷
继6月出现0.5%的负增长之后,SUV在7月份也没能实现反弹,继续呈现负增长,且跌幅一下拉到6.9%。
SUV的负增长,让整体车市持续走低。到7月份狭义乘用车终端销量同比下滑5.5%。
这同时也是今年以来车市的最大跌幅,乘联会多次用“艰难”二字来形容这个月的车市运行情况。
这种艰难,除厂家以外,恐怕经销商的感受更加明显。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信息,7月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3.9%,同比增长1.4个百分点。这是今年第7个月,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连续位于警戒线之上(50%为荣枯线)。
而在这样大的压力之下,大打价格战就不可避免了。
经销商普遍开启加大终端优惠的方式提升销量,有统计显示四分之三的经销商已经在降价卖车,价格战悄然开打。
SUV持续疲软原因何在?
造成这个局面的主要原因,大致来看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其一,今年7月的天气炎热异常,导致消费者看车热情大减,对车市人气有一定影响。
其二,由于中美大打贸易战,致使外部环境复杂多变,这对市场的消费信心影响较大。
其三,由于中西部楼市的持续价格与销量同步较快增长,导致居民财富投入楼市力度很强,影响购车消费。近期经济增长的消费拉动不强,导致购买力进一步偏低。而SUV的低迷也是中西部消费不强的体现。
其四,一些中低端品牌的SUV接连曝出的一系列品质问题,这也使得部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不强。
此外,7月微客产销同比大幅增长,环保趋严、新能源推广拉动购车需求,运输类车型与消费类车型需求也出现反差。
触底反弹?路在何方?
所以,综合以上观点,我们确实可以看出目前SUV所遭遇到困境。
不过,SUV增速放缓也并不代表放弃聚焦该细分市场。SUV的市场红利依然存在,关键看如何把握。
首当其冲的,势必是对产品品质进行全把控。
品质是汽车品牌一切的根本。所以,当市场出现变化的时候,坚守品质,就没有所谓淡旺季;
其次便是顺应市场大势。
随着新能源车市场逐步培育,小型纯电动SUV市场具备较快发展的潜力,对SUV市场的增长也会带来一定结构性拉动。
同时,小型SUV的燃油车的产品基础好,成本和品质均达到较好水平。而定位于年轻人首次购车和城市短途出行的小型SUV的外观时尚,操控维护简便,电子科技配置好,无限行困扰,相对于微型电动车,小型电动SUV有希望让更多人城市消费者接受。
随着消费者对代步出行的需求的提升,小型SUV的价格稍高于A00级轿车,新车优势仍较明显,未来形成阶段性的突破机遇。
功夫拍案
虽然现在SUV大有虎落平阳之势,但往往在这种形势之下更容易出现新的机遇。
在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41.2万辆,同比增长112%,其中乘用车共销售35.5万辆,同比增长70%。按照这个速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在今年将有望达到100万辆。
伴随未来市场对燃油经济性的需求不断提升,加上政策的扶持,这一细分领域将成为各大车企的必争之地,同时也将是SUV重新崛起的新风口。